承上一篇手縫和機縫的分別,事實上,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客人會認為本匠是以機器縫製皮具的,也有不少學生會認為手工縫線就是會比機器縫線來得差,手工皮具就是不完美等。
本匠重申,本店的皮具是百分百手縫,而且手縫可以比機縫更好。
或許在進入主題之前,我們先定義什麼是手工皮具。
顧名思義純手工製作的皮具,當然是沒有機器參與。可是,市面上你知道或聽過的手工品牌,都有不少是有使用機器代勞的,當包括下料機,削邊機,縫紉機,磨邊機等。例如日本的土屋軳、herz,美國的MAKR,TANNER,世人熟知的最頂級的Hermes也不例外。
然而,為什麼這些品牌還會自稱手工品牌?
原因有太多,要一一說明大概可以說到下一年。主要的原因實在是不離開噱頭,其次是工序和生產率的百分比。
暫且不談設計、品質﹑用料和其他工藝,皮具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
-純手工:小批量製作,手工縫線,如Hermes部分產品
-半手工:小批量製作,機器縫線,如土屋軳、MAKR等
-純機械:大批量工業化生產,機器縫線,如LV、GUCCI等
那到底要如何分辦機縫線和手縫線?
簡單來說,縫紉機利用機器動力,刺穿皮革,設置好邊距和間距,沿著邊緣推進,就可以把下上兩根線勾起,以縫合兩邊皮面。相反,手工皮革就是預先為皮革打好斬孔,再用一根線,兩面縫交錯縫合皮革。
詳細的就不再說了,有興趣的可以看上篇文章看看兩者的分別。
事實上,以是不是波浪紋去辨別手縫和機縫線是沒有意義的。雖然大部分的機縫線都是以圓針刺穿皮革,出來的線跡是直線,但是高級的車縫機是能製作出和手縫線一樣的線跡的。刀針就是像菱都一樣的菱形針,扎出來的孔和菱斬效果類似。


「可是,機縫的植鞣皮,正面縫的要好看,代價就是被針扎穿的背面,會出現各種問題。」
那手縫線的就一定會正反面一樣好看嗎?
本匠可以回答你,是或不是。
「手縫線必須要通過練習才能做到正反線跡百分百一樣。」
首先,手縫線大家需要理解,只有雙面打斬才能做到正反線跡都是完全一樣線跡的波浪型,並他縫線手法正反面還是有分別的。當然都要看大家使用的斬的品質和種類,菱斬的線跡和法斬的線跡不同,一般四面菱斬的線需要有波浪型,但是線的斜度比較不明顯,對比正宗的六面法斬看上去就沒有那麼高貴。
當然,再深入一點去看工具的話,高階一點的是有很接近六面的六面菱斬(斜菱斬),以及斜面斬和法斬也有一定的區別,那一個就看看本匠就沒有心機再打文介紹吧﹗
縱使是本匠,直到現在也不一定是每一件皮件都做到百分百正反線跡是絕對一樣的。
「另一個方法去分別機縫和手縫線是,手縫線的正面是向右斜的,機縫的正面是向左斜的。」
對於以上的分別方法,本匠有一點點補充。正確一點來說,正式的愛馬士雙針縫法(又或是馬胺縫)是在皮面的正面打孔,然後貼合皮革進行縫合。因此,兩邊的斬孔斜度就會相反,而因為手工打斬的關係,斬孔斜向左面時線跡就會斜向右面,這是交錯線的線跡。
可是,對於有皮職人是以法式縫線方法就有點不同。因為傳統的法式縫是在另一面皮革先打孔,然後貼合皮革,再以錐針在背後刺穿,再進行縫合。這一種縫法就會變成縫線的斜度和機縫一樣。
你問為何要這麼麻煩的去用法式縫?
原因是雙面打孔如果沒有對準是可以看出問題所在的。或許你會認為雙面打孔不準確,只需要勉強縫合一起就可以,可是實際上的問題是沒有解決的。(本匠頭盔一下,學生上課時本匠沒有時間,因此只能要你們勉強縫合)
雙面打孔如果沒有對準,在皮革的邊緣會出現摺痕,因為線跡在內部是傾斜的,使得皮革的邊緣被過度拉扯,整體的邊緣就沒有那麼貼合好看。另外,在線材過粗斬孔太貼時和拉線力度過大時,都會出現以上的情況(馬臀有時候沒有錯誤都會有邊緣摺起的問題,主要是因為馬臀的組織是單向性的,開皮革時沒辦法完全以組織紋理下料就會出現這情況)。
那到底有沒有機縫線會和手縫線一樣?
有的。以下這一部1920年代的美國Singer手搖單線平縫機就可以做到了。這一部平縫機是沒有底梭,只有上線卷繞過針孔依靠人手以轉輪運作,只要加上刀針(菱形針)就和手縫的線跡接近一樣。(當然底面還是不太好看)

本匠不是一個手縫的迷信信徒,畢竟要好好研究車縫絕對不是一件易事,而且尋找能使用的古董車縫機和使用這樣的古董是需要不少的資金和技術的。
Singer 1920-1947的機型大部分都是手搖和腳踏,所需要的時間和技術其實不比手縫容易。(當然作為設計師可以告訴你,Singer是可以改裝成以磨打運行的)
因此,本匠還是希望大家理解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手縫和機縫也好,直正重要的是職人對於製作物件的態度。現在香港的手縫皮革店百花齊放,是不是真的手縫或手工就是好的?本匠不敢去評論。可是,要本匠問心的去說,在選擇手縫和機縫是,不訪去欣賞品牌背後的理念,先仔細去了解一下,才作定論。
下一次有空時﹑本匠有心機時……就來說一下,各種手工皮具的工具吧!
(以上圖片轉自yahoo的,麻煩知道出處的請告之)